1、1940年,由于战争局势的发展和国民政府对陕甘宁边区的态度发生改变,边区财政陷入窘境。毛泽东在《论政策》中指出“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八小时工作制还难以普遍推行……劳资间在订立契约后,工人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必须使资本家有利可图,”这一指示( )
A.打击了日寇对根据地的侵略
B.促进了民族资本力量的壮大
C.推动了中共与国民党的斗争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客观需求
2、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并认为不读《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还说读《诗》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在孔子看来,熟读《诗经》可以( )
A.加强道德自律
B.丰富文化素养
C.推动礼乐复兴
D.增进人际和谐
3、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选举议员219名,除共产党员外,地方绅士和其他人士占2/5;常驻议员9人,其中党外人士6人。党外进步人士担任乡长以上各级行政领导的有3592人。这些措施( )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原则
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C.扩大并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挫败了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4、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6、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7、顾炎武曾批评明代后期学者赵凡夫的《说文长笺》(研究传统语言文字、音韵等方面的著作)过于简陋粗疏。现代学者解释:“明代后期谈《说文》,总是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惟我们觉得开风气之先的,都是粗枝大叶的。”现代学者所说的“开风气之先”指的是何种风气的转变?
A.从注释经典到谈论心性
B.从空谈心性到注重实学
C.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D.从固守旧学到西学东渐
8、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9、拿破仑执政时期不准任何团体享有特权,所有国民得到平等对待,给所有孩童提供受教育机会,所有职务都要公开选才,支持宗教信仰自由等。由此可知拿破仑( )
A.打着民主旗号维护独裁统治
B.较好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C.支持在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国
D.得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人认为东方民族是劣等民族。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20年游历中国之后却说,中国文化建立在比西方更人道、更文明的观念基础上。不安定和好斗造成罪恶,使生活充满了不惬意,西方变得更为堕落。这表明
A.“一战”引发西方较为客观地反思东西方文明
B.当时贫穷悲惨的中国人的生活却比西方人幸福
C.西方学者否定“更人道、更文明”的中国文化
D.西方学者因崇尚中国传统文化而抛弃西方文化
1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通商善后条约》提到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从此为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提供了所谓的“合法”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海关长期被洋人把持。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半殖民地化的特点
B.增加了清朝政府的赋税收入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D.开启了中国关税管理近代化
12、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皇帝任命波斯人担任行省总督,总督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人选由皇帝亲自从王室或贵族中挑选。但是西里西亚和塞浦路斯的地方诸侯仍保留了统治权,帝国王室从来没有派遣总督到那里进行统治。从中可以看出,波斯帝国( )
A.行省总督与地方诸侯相互制约
B.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
C.地方诸侯的统治威胁中央集权
D.统治没有固守僵硬的管理标准
13、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材料中这些话说明古代雅典
A.制度自信
B.法律确保人人平等
C.直接民主
D.民主政体开始确立
14、下图采自明邝璠《便民图纂·耕织图》,图旁的文字信息为:“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上述图文信息反映出当时( )
A.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征
B.农民努力克服地形制约
C.高产作物得到了推广种植
D.江南地区耕作技术发达
15、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下列属于绥靖政策的典型代表的是( )
A.英法通过《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B.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C.巴黎和会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D.1939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16、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 )
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
B.救亡之路出现转向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新型政党开始筹建
17、《史记》记载江南地区“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南朝《宋书》则载江南“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材料可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
B.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
C.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18、下表是《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总体趋势是唐宋以前提高较快,唐宋之后趋于停滞
B.东晋南朝亩产下降是因为生产工具长期得不到改进
C.唐代亩产较秦汉提高得益于精耕细作技术发展
D.明清亩产量提高是因为海禁与抑商政策的成效
19、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粤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反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C.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D.太平天国运动进展迅速
20、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新航路的开辟
D.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21、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22、1215年,英格兰国王约翰被迫签订《大宪章》后,教皇英诺森三世则发布诏书宣布该文件无效。他在诏书中斥责男爵们藐视宗座、侵犯国王,且禁止国王履行文件中的内容,也禁止男爵们要求国王履行。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
A.世俗王权高于教皇权力
B.教廷试图维护封君封臣制
C.英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
D.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
23、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威力巨大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4、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开支则由国家财政下拨。1983年1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利改税”,企业上缴55%的企业所得税,剩下的45%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这表明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按劳分配原则得到贯彻
C.开始试行现代企业制度
D.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加强
25、背景【知识点141】
(1)____时期,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____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____的逆流。以____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26、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任务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请按照表格内的分类,依据主要贡献将下列人物填入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赢政(A) 老子(B) 孝文帝(C) 文成公主(D)
刘知己(E) 朱熹(F) 章学诚(G)
历史任务 | 历史人物 |
(1) 建国创制 |
|
(2) 评史论学 |
|
(3) 创生思想 |
|
(4) 民族交往 |
|
27、下图为1930年某公司同事的合影。该图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总体特点是( )
A.受了西方服饰的影响 B.遭遇保守势力的阻碍
C.传统与现代并行不悖 D.中西相容,渐进变革
28、洋务运动(____—1895年)
29、影响【知识点151】
(1)政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____力量壮大,为____革命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思想:推动____兴起,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30、背景【知识点126】
(1)国际形势: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大势所趋
(2)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____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____,经济实力增强
(4)阶级基础:____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5)思想基础;____思想的传播。
31、高潮:北伐战争【知识点170】
(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____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经过: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32、谚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印记的“历史事件”相对应(填写字母)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1) 周公( ) 设河西四郡(A)
(2) 汉武帝( ) 废除丞相(B)
(3) 朱元璋( ) 制礼作乐(C)
(4) 康熙帝( ) 签订《尼布楚条约》(D)
33、背景【知识点157】
(1)____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2)____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经济和阶级基础)
(3)____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基础)
(4)____为五四运动指明了方向
(5)导火线:1919年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4、大众传媒的发展【知识点155】
(1)报刊业:维新派(《____》《国闻报》)、革命派(《____》)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电影:____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36、人口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材料:明中叶后期,玉米、番薯自海外传入我国。它们不但高产,而且不与稻、麦争地,加之栽种培植极易,清朝时在我国普遍种植。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将人头税纳入田地税中征收,人头税取消。大量隐匿人口得以上报和统计,也刺激了人口的大量生产。乾隆帝说“百余年太平天下,休养生息。天下户口之数,视昔多至十余倍。以一人耕种而供十数人之食,盖藏已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晚清学者汪士铎指出,由于“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
——摘编自陈权清《清代人口的增长与危机》
清朝前期(1644年─1840年)是我国古代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阅读材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37、危机与新生
近代中国,侵略与救亡相伴,中国人经历了百年的探索,终于摆脱危机赢得新生。
(1)完成下列提纲(在空格处填写重要历史事件)
(2)若要进一步探究提纲(二)中“革命的转折”出现的原因,应选择下列哪三个视角?(选字母)。
A.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E.新文化运动的宣传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上表为近现代英国、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两国贸易政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9、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1775年—1883年间西方商船来华统计表单位:(艘)
材料二 “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以为内地民人格于定例,不准赴各国贸易,以致利薮转归外夷。”
——林则徐也在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初六日奏折
问题:
(1)材料一,西方在所涉时期内对华贸易呈现怎样的特点?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格于定例”指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状况对中西方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