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约为195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约为194亿美元,两者大体相当;1967年底,美国的黄金储备约为121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约为331亿美元。这一情况的发展( )
A.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
B.导致了欧洲经济崛起赶超美国
C.标志着战后美国经济霸权终结
D.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濒临瘫痪
2、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给西班牙殖民者以毁灭性的打击。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正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这说明西属拉美独立战争
A.奠定了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
B.促进了拉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
D.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3、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C.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D.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4、如图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与城市化增速变化及预测情况的统计。由如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改革开放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表明,中共( )
A.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团结各社会阶层抗日力量
6、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A.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
B.唐朝时安西地区丝织业的发达
C.白银成为唐时普遍流通的货币
D.唐朝长安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7、上海响应国家号召,从1964年秋至1966年,共将411座工厂迁到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这些工厂一分为二,内迁部分设备和人员,在后方组建新厂,老厂任务仍要完成”,“上海职工以大局为重,奔赴内地山区”。以上现象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
①有助于改善工业的布局 ②源于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
③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④加大了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元朝回回人忽思慧,担任太医,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营养专著《饮膳正要》。该书卷一讲各类食物禁忌;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卷三讲粮食、蔬菜、各种肉类和水果等。早年传往日本,明清两代曾多次翻印,广为流传。这反映出( )
A.蒙古人生活全面中原化
B.理学修身催生中医养生
C.元朝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D.药食同源观念影响广泛
9、以下对下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1871—1911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单位:百万元以1871—1873年为指数100基准)
年份 | 出口 | 指数 | 进口 | 指数 |
1871—1873 | 110 | 100 | 106 | 100 |
1881—1883 | 108 | 98.2 | 126 | 118.9 |
1891—1893 | 167 | 151.8 | 219 | 206.6 |
1901—1903 | 311 | 282.7 | 473 | 42 |
1909—1911 | 570 | 518.2 | 702 | 662.3 |
A.晚清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逆差地位
B.中国经济游走于世界市场的边缘之外
C.中国商品整体上缺乏有效国际竞争力
D.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加快发展
10、英国议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之分。1911年,新《议会法》通过,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现代议会制度确立;世袭贵族为主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力。这表明英国议会制度
A.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谍求平衡
B.是对开明专制思想的实践
C.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和代议民主的精神相违背
11、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确立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到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
A.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发挥了军机处的特殊作用
D.改变了地方割据局面
12、《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中记载:这一蓝图提出了一个与市场资本主义不同的大胆选择。斯大林不断强调这一非常行为的紧迫性,他告诫他的人民:“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下列项中符合“这一非常行为”的是( )
①实施“农业集体化” 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
③实行指令性计划体制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并认为不读《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还说读《诗》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在孔子看来,熟读《诗经》可以( )
A.加强道德自律
B.丰富文化素养
C.推动礼乐复兴
D.增进人际和谐
14、如图是20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在我国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图。从中可以得出,中国
A.应允许民间投资实业
B.需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C.对外资的利用程度很高
D.应将工业发展放在首位
15、明朝崇祯皇帝曾向阁臣郑重而明确地强调这种分工:“职掌在部院,主持在朕躬,调和在卿等。”这表明明代内阁
A.对行政执行系统有领导权责
B.是行政执行权和决策权的间接结合
C.有效制约了君主的独断专行
D.有建议规诲之责和独立的决策权力
16、清朝时期,广州的行商是一个地域色彩较浓厚的行业,但不少著名行商的资本是来自福建、浙江;四川井盐中,从事制盐的企业主大多是湖南、湖北、陕西和广东的客籍商人;在矿业中,云南铜矿在它的兴盛时期,厚积资本进行开采的,多为三江、两户、川广富商大贾。据此可推断出,清代( )
A.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放松
B.商业资本流动的广泛性
C.手工业分工现象较明显
D.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17、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
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18、张海鹏在《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一文中列举了关于“洋务”一词的较早出处
1866年 | 曾国藩 | 目下中外之患,自以洋务为最巨 。 |
1867年 | 奕䜣 | 溯自洋务之兴,迄今二三十年矣。 |
1874年 | 李鸿章 | 自有洋务以来,叠次办结之案,无非委曲将就。 |
1880年 | 左宗棠 | 自洋务兴,中国为岛族所轻侮。 |
这表明,部分开明官僚( )
A.积极探求富国强兵之道
B.认识到官办工业的弊端
C.力图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D.重新审视中国的外交处境
19、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20、唐末草市兴起之后,有人描述当时彭州唐昌县建德草市,“人既繁会,俗巴丰饶,又置一镇,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这反映了
A.坊市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B.唐朝末年开始出现了草市
C.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
D.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治理
21、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这表明当时( )
A.我党致力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B.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取得突破
C.工业反哺农业成为当务之急
D.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2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 1858—1894年 | 1895—1911年 | ||
总数 | 年均 | 总数 | 年均 | |
家数 | 153 | 4.14 | 800 | 47.06 |
资本数 | 3803 | 102.78 | 16578 | 975.18 |
每家资本 | 24.86 |
| 20.72 |
|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表明
A.殖民国家都主动放弃了殖民地
B.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C.发展中国家完成了现代化建设
D.平等观念已经遍布世界
24、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25、特点【知识点149】
(1)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
(2)发展主要集中在____方面,重工业薄弱
(3)____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4)传统的____仍占绝对优势
(5)发展时间短暂,昙花一现。
26、经过
(1)爆发:武昌首义【知识点136】
①时间:____年10月10日 ②革命后形势: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但封建____、____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2)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137】
①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____成立,定都____,以____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____年为民国元年
②政权性质:____政府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知识点138】
①内容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____,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B.规定了国民的____权利一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C.确立了____的政治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D.实行____制——限制____权利,防止专制独裁②性质:中国第一部____性质宪法。③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____制度的灭亡和____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____进程的一座丰碑
(4)清帝退位:____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覆灭。【知识点139】
(5)失败:1912年3月,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第八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四)国民大革命(____—____年)
27、高潮:北伐战争【知识点170】
(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____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经过: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28、兴起【知识点142】
(1)____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____》),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1916年底,____就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____、____等。
(4)《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____成为主要活动基地。
29、历史意义【知识点159】
(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____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____运动。
(2)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促进了____在中国的传播和桶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____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0、在1952年底的中国农村,“‘阶级’‘农民“地主“贫农∥出身“家庭成分¨群众,等都是新象征语言的一部分”。这反映了当时
A.举国倾力抗美援朝
B.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C.准备进行民主选举
D.社会阶层对立较严重
31、历史背景【知识点133】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____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疑。
(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____,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积极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传播____思想。
(4)有利条件:清政府的“____”和“____”,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2、失败原因【知识点173】
(1)客观原因:____背叛革命。
(2)主观原因:中共____的错误。
33、日本侵华日军侵华罪行
①在军事侵略过程中:烧杀抢掠;蹂躏妇女;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实施____和毒气战;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②在占领区进行残暴统治:实行____政策,利用汉奸,扶持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实行____,进行经济掠夺;推行____
34、影响【知识点151】
(1)政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____力量壮大,为____革命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思想:推动____兴起,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35、(一)中国古代的智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历史上的众多“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1)将下列“制度创新”与“重要时期”相对应(填写字母)。
重要时期 |
| 制度创新 |
1)秦朝 |
| A:科举制度 |
2)两汉 | B:金瓶挚签制 | |
3)隋唐 | C:郡县制度 | |
4)清朝 | D:刺史制度 |
(2)中国古代在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都体现了民族智慧。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D)“儒表法里”;(E)“格物致知”;(F)“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G)“杯酒释兵权”。
类别 | 重要史实 |
政治智慧 |
|
思想贡献 |
|
科技发明 |
|
3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后周)周世宗即位之初,国内政局不稳,官员敲诈和贪污风气盛行,他严惩失职误事、贪污重敛的官吏,严明赏罚,编订《大周刑统》,颁行全国,还屡次下诏求谏求贤,网罗人才。他不贪恋奢华之物,严厉禁止朝廷官员大肆铺张浪费。世宗“命工刻木为耕夫、织妇、蚕女之状,置于禁中,思广劝课之道”,经常亲自到各州县视察民情,考察农业生产状况,大规模河道整治,兴修水利,疏通运河。世宗整顿禁军,下令“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且减冗食之费焉”,根据“先易后难”的方针,向西夺取后蜀4州,向南攻占南唐江北14州,北伐辽、汉,连克三州三关。由于英年早逝,世宗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旧五代史》对他的评价“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摘编自原同申《浅谈周世宗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世宗改革的影响。
37、有人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主要特征。在此影响下,世界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顺应这些变化,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对策?
(2)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概述这些成就产生的影响。
(3)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艺术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变化?
(4)科技不仅具有积极作用,还有消极影响。试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例说明科技的消极影响。
38、【选修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早在1917~1933年就帮助奠定了后来冷战和遏制苏联的政策基础。……美国政府本来可以通过许诺提供美元和外交承认的计划,防止苏维埃政府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和约,从而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但威尔逊和蓝辛却因基本要素(猜疑、相互误解、反感、畏惧、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外交孤立)的存在对该计划“关上了大门”。
——摘编自【美】戴维斯·特兰尼《第一次冷战:威尔逊对美苏关系的遗产》
材料二在美苏建交的问题上,苏联政府愿意在不干涉内政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迟至1933年,罗斯福建议苏联派代表前往华盛顿就建交问题直接进行谈判。谈判主要围绕两国债务问题展开,最终苏美两国达成相关协议,并正式建交。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苏联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美建交的历史影响。
39、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1775年—1883年间西方商船来华统计表单位:(艘)
材料二 “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以为内地民人格于定例,不准赴各国贸易,以致利薮转归外夷。”
——林则徐也在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初六日奏折
问题:
(1)材料一,西方在所涉时期内对华贸易呈现怎样的特点?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格于定例”指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状况对中西方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