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据此可以推知明朝
| 明初 | 明末 |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 | 72.32 | 60.73%% |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 | 92.13% | 83.71% |
A.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
B.官宦子弟的科举优势丧失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
D.家庭对政治的影响力降低
2、汉朝把调节粮价,解决粮食问题上升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定的高度。为此,汉政府( )
A.实行里甲制
B.创设义田
C.设立养济院
D.建立常平仓
3、万历《通州志》记载,以前“庶氓之家终岁不燕客,有故则孟羹豆肉相招一饭,不以为简也。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今乡里之人,无故燕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否则耦席,未有一席而三四人共之者也。肴果无算,皆取之远方珍贵之品”。这折射出明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奢侈之风的盛行
C.社会等级的垮塌
D.自然经济的瓦解
4、某同学在研究现代世界发展有关问题时编制了如下表格。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时间 | 事件 |
1989年 |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
1993年 | 欧洲联盟成立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 |
1999年 | 二十国集团成立 |
2001年 |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
A.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
B.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国际治理机制的改进
D.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5、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表明
A.国民革命推动了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B.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
C.西方列强对华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质变
D.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民族自决的潮流
6、唐末草市兴起之后,有人描述当时彭州唐昌县建德草市,“人既繁会,俗巴丰饶,又置一镇,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这反映了
A.坊市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B.唐朝末年开始出现了草市
C.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
D.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治理
7、1940年,由于战争局势的发展和国民政府对陕甘宁边区的态度发生改变,边区财政陷入窘境。毛泽东在《论政策》中指出“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八小时工作制还难以普遍推行……劳资间在订立契约后,工人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必须使资本家有利可图,”这一指示( )
A.打击了日寇对根据地的侵略
B.促进了民族资本力量的壮大
C.推动了中共与国民党的斗争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客观需求
8、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白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
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
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9、清朝时期,广州的行商是一个地域色彩较浓厚的行业,但不少著名行商的资本是来自福建、浙江;四川井盐中,从事制盐的企业主大多是湖南、湖北、陕西和广东的客籍商人;在矿业中,云南铜矿在它的兴盛时期,厚积资本进行开采的,多为三江、两户、川广富商大贾。据此可推断出,清代( )
A.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放松
B.商业资本流动的广泛性
C.手工业分工现象较明显
D.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10、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
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11、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A.时空观念
B.唯物史观
C.历史解释
D.家国情怀
12、1913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
A.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B.行业垄断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C.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
D.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
13、下图采自明邝璠《便民图纂·耕织图》,图旁的文字信息为:“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上述图文信息反映出当时( )
A.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征
B.农民努力克服地形制约
C.高产作物得到了推广种植
D.江南地区耕作技术发达
14、20世纪30年代,中国只有上海工业可完全按国际劳工局的16大类分类法进行分类。在所统计的180余个三级行业分类中,只有上海一地拥有该行业的工厂,占全部工业行业三级细类的近40%,特别是电器等新兴工业行业。这折射出
A.中国工业重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流
B.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C.上海工业发展根源于通商口岸的优势
D.中国外贸中心开始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15、1215年,英格兰国王约翰被迫签订《大宪章》后,教皇英诺森三世则发布诏书宣布该文件无效。他在诏书中斥责男爵们藐视宗座、侵犯国王,且禁止国王履行文件中的内容,也禁止男爵们要求国王履行。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
A.世俗王权高于教皇权力
B.教廷试图维护封君封臣制
C.英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
D.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
16、某国际组织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每个国家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的决议,除特别规定者外,均需全体一致通过。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 )
A.缔约国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B.确定“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C.成为英法控制国际事务的工具,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D.进一步确立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17、《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18、《史记》记载江南地区“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南朝《宋书》则载江南“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材料可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
B.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
C.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19、《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中记载:这一蓝图提出了一个与市场资本主义不同的大胆选择。斯大林不断强调这一非常行为的紧迫性,他告诫他的人民:“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下列项中符合“这一非常行为”的是( )
①实施“农业集体化” 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
③实行指令性计划体制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 1858—1894年 | 1895—1911年 | ||
总数 | 年均 | 总数 | 年均 | |
家数 | 153 | 4.14 | 800 | 47.06 |
资本数 | 3803 | 102.78 | 16578 | 975.18 |
每家资本 | 24.86 |
| 20.72 |
|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1、张海鹏在《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一文中列举了关于“洋务”一词的较早出处
1866年 | 曾国藩 | 目下中外之患,自以洋务为最巨 。 |
1867年 | 奕䜣 | 溯自洋务之兴,迄今二三十年矣。 |
1874年 | 李鸿章 | 自有洋务以来,叠次办结之案,无非委曲将就。 |
1880年 | 左宗棠 | 自洋务兴,中国为岛族所轻侮。 |
这表明,部分开明官僚( )
A.积极探求富国强兵之道
B.认识到官办工业的弊端
C.力图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D.重新审视中国的外交处境
22、.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23、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长沙、南昌等地的画家们走出画室,走上十字街头,把"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转变为"宣传工具"。这种“十字街头”美术以独特的形式被广泛地高悬于中国的城市和乡镇。画家们的义举旨在
A.激扬民除斗志凝聚民族力量
B.清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
C.提议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
D.动员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2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以下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B.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C.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D.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主权在民
25、国共合作
(1)条件【知识点166】
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战线;②国民党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____”
③____的指导
(2)标志:____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____战线的正式建立。
(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知识点168】
26、高潮:北伐战争【知识点170】
(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____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经过: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27、过程【知识点161】
(1)第一阶段:初步介绍
①1918年,____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年,____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第二阶段:深入传播
①____: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②思想论战:1919年李大战和胡适展开了____的讨论;1920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____问题的讨论,同____进行了激烈交锋。这三次思想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③____: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
④思想转变: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了一些____
28、(二)教育与时局
材料一: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1861年
材料二: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均上知爱国,下足立身,始不负朝廷兴学之意。
——《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1904年
材料三: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上述材料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_;属于二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清廷创设同文馆的主要目的是 ① ,理由是 ② ;材料二中,清廷奏定新学堂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③ ,其奏设的背景是 ④ ;依据材料三,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⑤ 。
29、政府角度
(1)晚清时期(1840—____年)
(2)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
中华民国时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____政府时期(1912.1—4月)、____时期(1912—1927)、____时期(1927—1949)
30、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____”【知识点111】
31、维新变法的兴起【知识点127】
(1)康、梁等人的实践活动:上书、著书立说、办报立会、成立学堂、与顽固派论战。
(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代表 | 著作 | 主张 | 特点 |
康有为 | 《孔子改制考》、《____》 |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 ____ |
梁启超 | 《变法通议》 |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倡导____思想 |
谭嗣同 | 《仁学》 |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 维新派中的____ |
严复 | 《____》《原富》 |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 ____观点;反对君主专制 | 把进化论思想同维新变法相结合 |
(3)维新变法的高潮: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____”。
32、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任务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请按照表格内的分类,依据主要贡献将下列人物填入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赢政(A) 老子(B) 孝文帝(C) 文成公主(D)
刘知己(E) 朱熹(F) 章学诚(G)
历史任务 | 历史人物 |
(1) 建国创制 |
|
(2) 评史论学 |
|
(3) 创生思想 |
|
(4) 民族交往 |
|
33、指导思想:“____”【知识点113】
(1)含义:在坚持中国的____制度和传统的____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____,以求富国强兵。
(2)特点:学习西方的____。以西方先进技术为武器,维护____,挽救民族危机。
(3)评价
①将____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____历程的第一步
②只学____不学____,注定了它的破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34、下图为1930年某公司同事的合影。该图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总体特点是( )
A.受了西方服饰的影响 B.遭遇保守势力的阻碍
C.传统与现代并行不悖 D.中西相容,渐进变革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 1840年 | 1850年 | 1870年 | 1880年 | 1900年 |
英 | 25 | 22 | 25 | 25 | 21 |
美 | 7 | 7 | 8 | 10 | 11 |
德 | 8 | 8 | 10 | 9 | 12 |
法 | 9 | 11 | 10 | 11 | 8 |
——摘编自宋則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上)
上表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变化情况。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 流行词汇 |
|
|
|
|
1840—1912年 | 师夷长技 | 洋布 | 洋火 | 兴民权 | 革命…… |
1912—1949年 | 共和约法 | 民主科学 | 实业救国 | 她…… |
|
1949—1978年 | 列宁装 | 三大改造 | 人民代表 | 粮票…… |
|
1978年以后 | 专业户 | 乡镇企业 | 村民委员会 | 股票 | 互联网…… |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3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
——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上表为近现代英国、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两国贸易政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人教网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梭伦改革和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打击旧贵族势力,梭伦和孝文帝分别采取了那些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